《舌尖2》捧紅了不少美食,其中推薦的切糕在節目播出當晚,某網站就出售1900多筆。淘寶指數顯示,每集節目中主推的商品,在節目熱播的周五當晚,以及之后的周六周日,搜索量都會大幅上漲,隨后又大幅滑落。巨大的銷量背后,產品是否安全也對眾多電商提出了另一個挑戰。除安全外,經過工業化加工的食品,其風味和營養又有哪些改變?
目前,多家網絡交易平臺都有食品及生鮮在線交易業務。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了便捷,但由于網上銷售食品準入門檻低,導致有質量問題的食品亦混雜其中,網購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重視。
因此,去年送審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在原有食品安全法的基礎上新增了對食品網絡交易的監管制度。首先,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其次,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規定義務,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并先行賠付。
大部分網購食品都有預包裝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雖然新的食品安全法還沒有頒布實施,但今年3月15日剛實施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事實上對網購平臺的相關資質、網購提供者的法律責任,都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規定。目前來看,網購食品的安全保障還算是好的。大部分網購的食品都是預包裝的,上面標志都很清楚,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等等都有。
而且在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也有規定,網購食品,7天內可以無理由退貨,這其實給了消費者一個后悔權。除了定做的、或者鮮活、不易儲存的食品,屬于另有約定,絕大部分食品,都在保護范圍內。
對電商的物流和倉儲環節要求更高 某食品網站作為《舌尖2》獨家合作平臺,同步首發每期節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譜。為了確保網友能夠買到最正宗的食材,該網站進行了嚴密的把關刪選,第一道審核特別邀請了《舌尖2》的攝制組來把關。
在《舌尖2》的第一集《腳步》中,有一組驚險傳奇的爬樹尋蜜的鏡頭。西藏林芝地區,當地一位年輕人為了采集野生蜂蜜,身纏樹藤,徒手爬到了近40米高的大樹上,花了4個多小時,一點一滴地采集野生蜂蜜。事實上僅蜂蜜一項,在某食品網站中就有上百個商家在經營。但是最終,只有這家通過了攝制組的確認,因為他們提供的蜂蜜就是原產地在西藏林芝地區的野生蜂蜜。
該食品網站負責人透露,除了必須是原產地,商家一貫的信譽、服務能力、消費者的評價,包括物流服務的能力,都是考察的標準。因此和每集《舌尖2》同步推出的食材,都在確保品種豐富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數量,以確保每一個食材的品質。其次,該網站在針對舌尖2活動進行選品時,首選會遵循產地溯源的原則,要求商家提供的商品必須是與節目中完全一致的。其次還會要求商品本身在外觀、口感、品質等細節與節目中保持相對一致。同時會要求商家必須按照網站規則的要求“如實描述、實物拍攝、7天無理由退換貨”等等,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某生鮮網站運營中心總經理戴山輝表示,對于入庫的食品,確實有相應的監測標準,他們擁有農產品獨立檢測實驗室,目前具備43項常規檢測的能力,食品在入庫之前,除了要提供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相關品質檢測報告,還得通過該網站自有的獨立檢測。
工業化生產企業會有安檢 《舌尖2》美食顧問董克平介紹,無論是食材,還是食品,自然生長的,手工制作的,一般都沒有檢測。只有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企業,才會有安全檢測的環節。比如華子魚,有專門的漁場來管理,也有自己的品牌,那么就有相應的質檢,比如冷凍技術,運輸保障等。一般來說,如果有電商大量采購,他們是會有相應質檢的。就像買菜,如果是直接跟菜農買,菜農不檢測,顧客也沒法檢測,但如果是在菜市場,尤其是大的批發市場里買,市場要進行相應的檢測,如新發地市場,就有很專業的檢測設備,可以查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