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大數據時代下新工科實驗室建設、物連網等與應用人才培養主題,11月29日,來自重慶市各高校的計算機實驗教學工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部分企業的代表共120余人共聚重慶工程學院,探討如何推進各學校實驗室建設,促進優質實驗資源共享,推動學校實驗資源共建、推進各個學校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據介紹,重慶計算機學會實驗教學專委會2012年成立,專委會致力于團結和組織全市廣大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工作者,立足重慶,面向社會經濟與產業,促進各個學校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實驗資源共享,推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所學即所用”校企合作共育人
工科教育專業一向劃分較細,學生所學一旦與產業升級脫軌,擇業就會面臨尷尬境地。如何解決學生所學知識“畢業即過時”的問題呢?重慶工程學院計算機與物聯網學院副院長謝箭教授在新工科背景下,進一步闡釋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優勢。
他指出,高校是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單位,在設計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專業課程內容和實習實訓內容設計時,“要和合作的企業一起探討,將一些對口企業急需的新技術及新專業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淘汰掉早已不再使用的技術。”
同時謝箭教授也提醒各位學科領頭人,由于社會上各種高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型企業對應屆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對人才技能培養周期卻要求越來越短,高校管理者必須積極響應教育部的新工科建設要求,開展跨學科和跨學院的新工科專業建設工作。
他介紹,重慶工程學院計算機與物聯網學院學生在2019萬物互聯接入技術大賽中,共獲得6項大獎,這背后也離不開校企合作的培養。
據了解,重慶工程學院已經通過校企合作,建設了一批產學研基地,如重慶市數字影視與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華文化動漫研發傳播中心等,不僅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緩解了學生就業壓力。
企業也借助學校的人才優勢,加快了企業的科技創新進度。2019年,重慶工程學院與60多家企業開展全方面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同時,還開設了奇安信、永輝集團、正大華日、惠科、中衡卓創、江小白、涪陵榨菜集團等26多個訂單班,定向培養企業急需人才。
IT專業教學的實踐與共享
如何在學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軟件工程知識,運用所學來開發軟件系統,并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感悟,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新工科研聯盟實踐教學工委會副主任尹剛針對我國計算機實踐教學面臨問題,提出了一種集教學、實驗和實訓一體化的新型IT在線學習平臺和服務模式。
尹剛博士分析了目前高校計算機實踐教學面臨明顯的困境——缺少平臺、缺少資源。提出構建一站式實踐教學教育平臺,整合老師和學校的優勢教學資源,形成大規模的開放共享生態,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實踐教學的困境。
“通過平臺,如educoder,我們可以學習共享經驗、心得,他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他認為軟件工程課程實踐教學應充分借助互聯網群體的力量,利用互聯網群體提供的資源、智慧和作品來開展學習、指導實踐是一個非常順應時代的選擇。
據悉,年會還將邀請來自各地的學科研究者,通過圓桌論壇和主題發言,共同為實驗教學的發展獻言獻計,促進重慶計算機實驗教學和實驗管理共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