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41個“愛心超市”接收捐贈款物162萬.
2月1日,筆者從沙坪壩區民政局獲悉,沙區從2005年開展“愛心超市”試點以來,相繼在24個街鎮建立了“愛心超市”41個,其中街鎮級5個,社區級36個。截止目前,“愛心超市”已累計接收捐贈款物162.08萬元,46685人次受益。其中,2011年,愛心超市接收捐贈款物共20.81萬元,共救助1011人次。
三種模式建立“愛心超市”
“愛心超市”的建立不僅是民政福利救助工作的創新,同時也是一條搭建社區“內循環”的愛心渠道,可以讓轄區貧困居民直接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愛。據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隨著各街鎮稻草援助中心的建立,我區“愛心超市”已與區慈善會、街鎮稻草援助中心形成了三級慈善愛心救助體系,并成為實施經常性捐助的一線窗口。目前,“愛心超市”建立有三種模式:自辦“愛心屋”,由街道、社區自備場所開辦,募集捐贈款購買米、油、棉被、衣物等,匯集居民捐贈的閑置物品,貧困人員定期免費到“愛心屋”領取所需物品;“愛心超市”,由街道與轄區內的商業超市或糧油商店聯辦愛心購物門店,比如,沙坪壩的7個永輝超市門店都是我區的“愛心超市”,貧困人員可憑免費發放的有價“購物卡”到“愛心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以享受門面租金優惠政策,在進行日常經營的同時設立慈善柜臺,救助對象可享受打折優惠。
滿足困難群眾不同需要
我區“愛心超市”的救助對象是轄區三孤人員、低保戶、貧困殘疾人、特困職工等。救助程序要求本人提出申請,居委會評議,社區張榜公示。發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受助對象定期到“愛心屋”領取所需物品;另一種是受助對象憑有價“購物卡”到“慈善柜臺”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并享受打折優惠。為保障“愛心超市”正常運行,我區主要采取四種辦法籌措款物:由區政府安排的各項救助資金,通過“愛心超市”這一平臺匯集發放;廣泛動員轄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捐贈。比如,覃家崗街道新立社區今年1月17日在舉行迎新春、送溫暖“唱讀講傳”聯歡會活動時,就現場為社區“愛心超市”籌集善款4萬元;在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設置愛心捐贈箱和衣物接收站點,募集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重點是糧油、冬衣、棉被等生活物資,方便居民群眾就近獻愛心;不定期組織開展義診、捐贈等活動,通過向困難群眾發放常用藥品,資助特困學生學習用品等形式,滿足貧困群眾的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