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7號文件顯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對商品儲備管理公司及其直屬庫資金賬簿免征印花稅,對其承擔商品儲備業務過程中書立的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
據悉,目前我國實施儲備的糧油商品主要包括糧(含大豆)、食用油、棉、糖、肉等。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因此糧食在國內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國家在糧食安全方面,除了鼓勵農戶多種糧外,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就是糧食的存放保管。
以我國實施的小麥托市收購為例,一方面公布小麥托市收購價格,保障農戶種糧收益,另一方面則是對糧食收儲單位給予收購和保管費用補貼。
其中小麥托市收購費用為0.025元/斤,保管費用為每斤0.035元/年,此外,國家小麥托市拍賣出庫還有一定的出庫費,一般為每噸30元,因此,小麥托市收購如果保管一年的話,那么整個收購和保管及出庫費用為150元/噸。
由于保管小麥沒有任何市場風險,因此,每年小麥托市收購時間,找各種關系從糧庫找收儲指標是各路貿易商的頭等大事,甚至有糧食加工企業不搞加工改收儲的事情發生,不少企業甚至以高于托市價去收購——對他們來講,只要收到糧食,就能獲得國家的保管收購補貼。
因此,在那些年,干糧食貿易、加工的搞不過干倉儲的成為常態,只到2015年我國糧食庫存再也容不下太多的糧食的時候,托市收購的弊端才全面暴露。
不過,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國家還將繼續在糧食倉儲保管方面做文章,本次減免稅收無疑對糧食倉儲企業又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與此同時,每日糧油注意到,這兩年由于國家小麥托市收購價格的下調,農戶種植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壓制。
此外,糧食加工企業因近年人工、倉房、環保等費用的快速增長,加工收益繼續下降,整個小麥生產和流通環節面臨較大壓力。
此外,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我國托市收購糧食倉管和事權分離,導致保管托市收購糧食的倉儲企業只管保管,賺取保管費,而對糧食的消費市場不再關注,這也是為何我國臨儲玉米、托市小麥、稻谷直到近年實在倉庫放不下了才爆出倉容問題的根本原因。
而在2017年,政策性庫存小麥更是爆出了“紅小麥”賣給面粉廠的問題。隨后又傳出某代儲點因經濟糾紛,在小麥保管7年、獲取國家百萬元保管費用之后,終于將保管的小麥從二等品保管成了等外品。
新華社報道的《萬噸小麥被“遺忘7年”?實因經濟糾紛致糧食出庫難》文章顯示,由于小麥已屬于超標小麥,出庫小麥只能按國家核定的價格,定向銷售給酒精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