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從基礎保障向品質價值躍遷。永輝超市以"土壤到貨架"的全鏈路品質管控重構行業標準,這套覆蓋種植管理、物流檢測、終端溯源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農田變為"第一車間"、將物流鏈轉化為"品質傳送帶",正在重新定義生鮮行業的食品安全閾值。
嚴選合作伙伴:把實驗室建在田間
永輝的定向種植始于對合作伙伴的極致篩選。通過環境評估、管理能力、技術實力等維度的"三棱鏡"評估體系,永輝在全國范圍內優選具備規模化種植能力和規范管理經驗的合作方,形成深度綁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我們與合作方的契合度需要經過多重驗證。”永輝生鮮供應鏈負責人透露,即便是初步符合條件的種植主體,也必須按照企業的高標準進行系統性升級改造。從灌溉水質的持續監測到農事記錄的數字化管理,每個環節都需通過永輝品控團隊的嚴格審核,確保從源頭筑牢品質根基。
全鏈路品控:給蔬菜辦"身份證"
在永輝的定向種植體系中,作物的生長周期被分解為可量化、可追溯的管理單元。企業為合作方制定的標準化操作手冊,將品控思維深度融入農業生產。
基地環境管理遵循嚴苛的生態標準,灌溉水依循GB 5084標準,土壤檢測遵照GB 15618 規范,且須持合格三方農殘報告,檢測機構必須具備CMA認證資質。在云南曲靖,定向種植基地更是通過自建有機肥廠和引入EM菌(有效微生物群)技術,有效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持續改良土壤活性,讓蔬菜在自然與科技的平衡中健康生長。種子優選環節則建立供應商資質審查機制與獨立存儲系統,從源頭上把控作物品質安全。
從采收人員的專業著裝到加工車間的清潔流程,從農事操作的數字化歸檔到檢測樣品的完整留存,標準化管理滲透至每個細節。這種精細化管理模式使得產品損耗率顯著下降,品質合格率持續維持在行業高位。某合作方負責人坦言:“永輝帶來的不僅是訂單,更是一套可持續的種植方法論。”
三重安檢門:從土壤到舌尖的守護
在永輝門店,技術人員正對到貨蔬菜進行農殘快檢。這已是作物經歷的第三重品質驗證,此前它們已在種植端完成采收前自檢,在物流環節接受實驗室深度檢測。
企業建立的“三級檢測機制”正在發揮關鍵作用:種植端的自查自糾、物流環節的批量篩查、門店端的定期抽檢;形成環環相扣的品質防護體系。在今年3月,永輝委托權威三方機構,對7家供應商20個蔬菜品種全面送檢。未來,門店端月度、季度、年度三方抽檢將常態化。永輝正在推進檢測頻次與覆蓋面的雙重升級,進一步強化風險預警能力。
同時,永輝品控團隊的突擊檢查機制,如同24小時運轉的“質量探照燈”。這種不預先通知的穿透式審查,從農資庫存管理到生產記錄追溯,從設備維護檔案到人員培訓記錄,多項評估細則形成嚴密的審查網絡。
會說話的蔬菜:掃碼即看的生長日記
定向種植模式帶來的不僅是采購成本的集約化優勢,更重要的是構建起消費者對品質的深度信任。在永輝門店內,蔬菜包裝上的溯源碼成為連接田間與餐桌的數字化紐帶,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作物生長歷程。“現在選購蔬菜不再需要反復挑選,我相信永輝。”一位老顧客的評價,印證了品質投入帶來的消費信心反哺。
永輝的實踐打破了傳統零售企業“末端把關”的局限,將品質管控的觸角延伸至種植源頭。這種“向前一步”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不僅提升了自身品控能力,更帶動了整個種植產業的標準化升級。
“食品安全沒有旁觀者,只有責任共同體。”永輝食品安全相關負責人這番宣言背后,是一套貫穿產業鏈的系統解決方案。當零售企業轉型為產業賦能者,食品安全便不再是終點,而是驅動農業現代化與消費升級的起點,這或許就是新時代民生企業的價值所在,也是永輝對“國民超市 品質永輝”的鄭重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