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電華銀旺和超市開業進駐長沙河西雖然只有半年,但它食品超市生鮮商品數量、質量、價格,已讓附近農貿市場感受到了競爭壓力。
“這個食品超市已經具有‘農改超’模式的雛形。”6月17日,華銀旺和超市副總經理皮青透露,公司正在發力“農改超”。
長沙市副市長向力力表示,該市將從今年起的兩三年內,對全市所有300家農貿市場實行超市化改造。目前,他們正在拆遷農貿市場,8月份,長沙市首批真正的“農改超”就將誕生。本土超市最“鐘情”
據了解,長沙市在進行“農改超”的規劃時,有關部門曾找過家樂福、新一佳等大型超市,但最終高層表示要率先發力“農改超”的是本土的華銀旺和。
長沙市網點辦相關人士認為,長沙商業競爭已呈白熱化,在本土、外資綜合型超市角力中,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新一佳代表與本土不同的一方,“本土超市生存空間有限,他們要生存,就要扎根社區,占據外資超市不屑的市場。”
這是本土超市的難言之痛,也是他們發力“農改超”的深層原因。向力力認為,幾年前市里投入數億元整頓馬路市場,建起了室內市場,但在食品質量、衛生、安全、價格等方面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進行“農改超”是構筑食品安全工程的需要。兩三年內是“虧本買賣”
皮青認為,華銀旺和有網點優勢,目前擁有上萬平方米的大型超市4家、5000平方米的標準型超市60家,輻射范圍覆蓋長沙市的主要社區。同時,有著豐富的生鮮、農副產品、熟食營銷經驗,具有人才、設備、進貨渠道和配送的優勢。此外,背靠上市公司華銀電力,資金優勢明顯。
據悉,華銀旺和已決定年內斥資2000萬,在長沙市城區選擇三四家3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進行“農改超”。其目的是,最終在長沙市建立70多家“農改超”,成為擁有“農改超”網點最多的公司。
業內的一個共識是,“農改超”兩三年之內是虧本買賣,但華銀旺和表示對此早有準備,他們更看重的是長遠發展。社區居民最得實惠
“農改超”首當其沖的是農貿市場的經營戶。長沙市政府規定,實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分流安置辦法:在新開的生鮮超市中優先招收一部分原經營戶;鼓勵有條件的原經營戶成為生鮮超市的供貨商,從事配送加工等工作;在城郊尚未改造的農貿市場中進行安置;提供免費培訓,安排其他再就業。
皮青也認為:“實行‘農改超’,不會增加失業,相反只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配送加工、供貨等環節需要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人員。”
不但如此,“農改超”由于對食品質量實行源頭控制,實行統一進貨、統一價格,統一品牌,使社區居民能夠放心、安全、健康地消費,又由于是直接從農產品基地購進經過嚴格篩選檢測的食品,減少了流通環節,其價格要比農貿市場便宜20%以上。因此,“農改超”最大的受惠者是社區居民。鼓勵民營資本參與
長沙市網點辦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參與“農改超”的除了華銀旺和,還有其他一些公司。
他表示,對“農改超”,市政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對入圍的項目,由所在地的區政府實行公開招標,鼓勵多類業主自籌資金參與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重點選擇一批實力強、服務優、具有經營管理超市經驗的企業加盟。
另據了解,為了鼓勵“農改超”,長沙市政府對拆遷戶每平方米補貼100元,另由區政府補貼50元。 本報6月17日訊 今天上午,湖南華銀旺和超市有限公司宣布,年內將斥資2000萬元用于長沙城區4家農貿市場改作超市,正式全面啟動省會“農改超”工程。長沙市副市長向力力告訴記者:“今后原則上不再新建農貿市場,而用3-5年的時間,將城區內145座農貿市場逐步改造為生鮮食品超市,使全市大小生鮮超市數量增至300個左右。”
早從1996年起,長沙市就投入1.3億元,花了5年時間將城區馬路市場全部改為室內農貿市場。去年,國家商務部正式將“農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為此,長沙市決定,將城區農貿市場逐步改造為生鮮食品超市,通過改建、新建的方式,在全市初步建立與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相適應、布局合理、結構協調、功能齊全、競爭有序的生鮮食品超市體系。并在芙蓉區選擇了南天、世紀星城、二里牌3座硬件設施較好、產權明晰、矛盾較小的農貿市場,開展試點并取得了成功。
“農改超”全面啟動后,對列入“農改超”的項目,長沙市將實行公開招標,鼓勵多類業主自籌資金參與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實行公司化經營與管理。按照生鮮超市服務半徑500米的原則要求,對空白地段以及新建城區、開發區、居民住宅區制定相應的生鮮超市新建和“農改超”計劃,并對其經營方式、營業時間、配套設施及經營管理規范都作了具體要求。對完成“農改超”的市場,市財政每平方米補貼100元,區財政相應配套每平方米補貼50元,用于幫助解決原農貿市場經營戶分流安置、產權贖買回購、經營補償以及市場過渡等問題。據長沙市商貿發展局局長陸紀漢介紹,改造和新建的生鮮超市經營面積要達到1000-3000平方米,以經營蔬菜和生鮮食品為主,干雜食品、熟食品、調味品、日用百貨則控制在25%-30%,以方便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