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新一佳超市的供貨5月11日就停止了,但貨款現在也沒有結清。”5月27日,哈爾濱市永光肉制品有限公司銷售代表張曉森一臉無奈地對記者說:“不僅貨款遲遲結不清,新一佳還擅自更改了合同,把損失全都轉嫁到了我們供貨商的身上。”
據張曉森講,他于今年4月下旬新一佳哈爾濱先鋒店開業前與該店簽訂了一份供貨合同,當時合同約定店方對不合格產品可以拒收,但不能退貨,廠家每月給超市銷售獎勵1%。“合同一式三份,我們先加蓋了公章。但新一佳方面稱他們的公章要到沈陽去蓋,便收走了合同。”張曉森說:“直到5月20日,我們才看到新一佳返回的合同,但合同上卻出現了兩處修改。”
記者在張曉森出示的《新一佳商品采購合同》上看到,月度銷售獎勵一欄為2%,有明顯改動痕跡,退貨欄框邊注有“無條件”三個字。“這三個字是新一佳后加上的,我們供應的肉制品是生鮮品,退貨就是扔,這樣的霸王條款不可能接受。”張曉森說。
張曉森說,從4月下旬到5月11日,他共向新一佳供貨11次,總價2.5萬余元,貨款至今未結。這期間還出現了價值4000元的肉制品因未售出而變質。“店方要求這些損失全部由我承擔,被我拒絕了。”張曉森說:“按合同貨款應在供貨7天后結清,但這11筆貨款到現在連一筆也沒有結。”
據了解,在張向新一佳供貨期間,曾出現過肉制品滯銷的現象,最后經協商,張曉森主動將一批價值1800元、就要到保質期的肉制品買了回去。“為此,我多承擔了幾百元的稅款。”張曉森說:“我這樣做,就是想和新一佳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但現在看來,他們并不珍惜這種彼此的信任。”
5月27日下午,記者以隨行的身份和張曉森來到新一佳超市,超市采購部的工作人員承認合同做過修改,但這是沈陽方面的意思,他們并不知情,并表示,如果張曉森愿意承擔4000余元的損耗,就可以結清貨款。
5月28日,記者與新一佳哈爾濱先鋒店店長朱丹取得了聯系,朱丹說,自己剛到哈爾濱上任,對這件事還在了解中,3天后會給供貨商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