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污水橫流的農貿市場到購物環境舒適的超市,從“三尺柜臺”的傳統百貨店占主導到各種流通業態競相發展的格局,零售業市場異彩紛呈,各顯特色,共同奏響三明這座山城零售業的交響曲。
業態多元化 連鎖發展迅速
在傳統百貨漸行退位的同時,連鎖超市、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等新型的流通業態占據了零售業的半壁江山。據市有關部門統計,截至上半年,我市擁有連鎖超市136家,比5年前翻了一番,且連鎖規模不斷擴大,并向周邊縣(市、區)輻射。
除超市外,越來越多行業采取連鎖經營模式。洋快餐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在山城“聚會”,中餐連鎖店“小肥羊”、“佳客來”落戶山城。同時,亨得利、寶島等眼鏡業、各種品牌的家電、服裝專賣店等也都加快了連鎖經營的步伐。
鎖定目標 差異化經營
商場如戰場,為了能在零售業的海洋中立于不敗之地,商家們使盡渾身解數,鎖定不同目標,且目標不斷細化,并采取更為有效的差異化經營。何謂差異化經營?通俗而言,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漫步于我市街頭隨處可見的各式專賣店,細心者也許能夠發現,商家鎖定的目標不盡相同:如,同是針對肥胖女性的服裝店,根據不同年齡層次分為胖太太、胖美眉等。
超市和大型商場也在經營中鎖定消費者心理需求的不同層次,站穩自己的位置而不越位。超市主要以便利、價廉為特色,主營家庭日用品和農副產品,而大型商場則與超市“涇渭分明”,主要以設立高、中檔品牌專賣柜為其經營主體。
商以群居,由于鎖定目標,差異化經營,各商家同處于一街,能和平共處,各謀發展。
物流配送、信息技術成為競爭籌碼
業內人士認為,曾在我省超市這一新型流通業態中獨領風騷的華榕超市轟然倒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配送系統出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曾在“2004中國零售業發展高峰論壇”演說中提出,零售業的競爭,其實質就是供應鏈競爭。一件產品從生產線下來,如果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消費終端,并且所提供的服務是優質的,它自然能夠戰勝同行,取得優勢地位。因此,可以推理出這樣的結論:完善的物流配送在零售業競爭中處于決定性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加速存貨周轉,成為“天天低價”的最有力支柱。以商業集團為例,各連鎖分店每天將要貨計劃向配送中心匯總,由配送中心向供應商進貨,變傳統的“廠家——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長渠道為“廠家——商家——消費者”這樣的短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規模經濟效益得到了提升。
信息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在我市還處在初始階段,但連鎖業態的迅速發展,其統一進貨、統一倉儲、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的經營方式和快速計價收款的銷售方式必然要求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外地零售業搶灘 引進先進經營理念
國內外企業搶灘我市市場,是我市零售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引進國內外知名零售企業落戶我市,可以為我市帶來經營新理念。”市經貿委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據介紹,許多國內知名零售企業已自行開發并使用所經營商品的品牌,向上游產業滲透,如,福州永輝超市、超大集團皆采取了自建基地的形式,并建立起自己的食品加工中心,生產一些副食品,從源頭上規范生產,保證食品衛生,同時,把市場需求信息及時傳送到基地,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更好滿足消費需求。
據悉,一些國內知名零售企業看好我市豐富的地產品資源,有意將我市的地產品資源作為零售企業的上游產業加以利用。兩個多月來,已有多家企業前來我市做投資前的實地考察。
商界人士預言,強大的基地和銷售終端將是零售企業搶灘我市零售市場的另一法碼。
(記者 程逸)